【航化说】氮化镓加持!歼15T、歼35、空警600雷达升级,让远海不再难,大洋终透明!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09-25 19:39:34浏览量:376
福建舰甲板上,歼-15T轰鸣声划破上空,歼-35隐身轮廓掠过海面,空警-600雷达罩缓缓转动,这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一幕,近日,在我国福建舰上演。
三型舰载机依次弹射起飞,一舰三联,让远海不再难,大洋终透明!
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型“海空利器”的雷达系统均采用了氮化镓技术,从核心装备到整体战力,尽显我国航母发展的自主创新实力。
氮化镓是什么?
氮化镓是III-V族宽禁带半导体,由氮(N)和镓(Ga)构成,其3.4电子伏特(eV)的禁带宽度远超传统硅基材料(1.1eV),击穿电场强度为硅的10倍,电子饱和漂移速度提升2倍以上。
这使得单个T/R组件在相同阵列体积下输出功率更高,功率密度显著提升。
氮化镓主要呈纤锌矿与闪锌矿结构,镓原子与氮原子以四面体配位紧密连接,这种原子排列赋予其优异特性,使其成为提升雷达性能的“倍增器”。
在相控阵雷达中,收发(T/R)组件是实现波束控制和信号收发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雷达的性能和功能。
氮化镓因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宽光谱响应等特性,在相控阵雷达T/R组件中应用中,为提高雷达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关键支撑。
实际应用中,采用氮化镓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提升40%、系统功耗降低30%,在增强探测能力的同时实现能效优化,精准匹配现代雷达高性能、低功耗、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歼-15T、歼-35、空警-600
氮化镓的核心应用
在歼-15T、歼-35、空警-600三款装备中,氮化镓(GaN)的应用核心均聚焦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1、歼-15T舰载机
歼-15T的机头采用独特的斜切式雷达罩,其内部搭载的正是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
依托氮化镓技术,这款雷达的探测性能大幅跃升——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显著提升,且具备更强的反隐身能力,即便面对美军F-35这类隐身战机,也能有效捕捉其雷达信号,削弱其隐身优势。
2、歼-35舰载机
歼-35同样装配了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如同战机的“透视双眸”。
一方面,其探测距离与精度远超传统雷达,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中锁定远距离目标;另一方面,凭借氮化镓材料的优势,雷达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仍具备出色的多目标跟踪与抗干扰能力,让战场上的各类目标难以遁形。
3、空警-600预警机
空警-600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探测距离超600公里,不仅能覆盖广阔空域、提前发现远距离来袭的战机与导弹,还能有效探测隐身战机,为航母战斗群构建起严密的空中预警屏障。
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
1、航空领域
氮化镓凭借高功率密度、耐高温、抗辐射、高能效的核心优势,成为航空关键器件核心材料。
航空电子系统
电源模块:飞机主电源分配、雷达电源,及液压泵、空调压缩机等机电设备功率控制。
射频信号:用于卫星通信(SATCOM)终端、空地数据链,如导航接收机,如GPS/Loran-C的射频前端.
雷达与电子战系统
雷达系统:作为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核心器件,如我国歼-20、歼-15T、歼-35、空警-600,美国F-35。
电子战:用于军机自卫干扰吊舱,如F-35的ALQ-239系统、电子战飞机,如EA-18G“咆哮者”的大功率干扰源。
航空推进系统
电力推进控制:适配电动/混合动力航空器。
高温环境监测:氮化镓传感器可集成于发动机高温区(燃烧室、涡轮叶片附近),在200℃以上稳定采集温度、压力、振动数据。
卫星通信与导航
卫星通信:军机保密卫星通信设备。
高精度导航:航空器导航接收机,如GPS、北斗的低噪声放大器(LNA)。
2、航天领域
氮化镓因高热稳定性、高电子迁移速度、低噪声系数,广泛应用于航天系统。
卫星通信与雷达系统
高频信号:氮化镓器件,如金刚石衬底GaN-HEMT,用于卫星通信功率放大器,降低热阻、提升散热与稳定性。
相控阵雷达:氮化镓组件用于机载/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时,对典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可提升40%、系统功耗降低30%;用于导弹主动雷达导引头时,可提升抗干扰能力与目标捕获精度,适配复杂空战场景。
航天器电源与能源管理
高效电源转换:航天级氮化镓逆变器用于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时,功率密度显著高于传统硅基逆变器。
极端环境适应:可在200℃高温稳定运行,适配深空探测场景。
导航与控制系统
高精度制导:新一代空空导弹,如部分型号的中远程导弹,正探索采用氮化镓雷达导引头,可提升目标跟踪精度与抗干扰能力。据公开资料显示,霹雳-15E的弹载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有可能采用的是氮化镓芯片,抗干扰能力很强。
姿态控制:氮化镓驱动器适配航天器惯性测量单元(IMU),支持高频神经反射(延迟<5ms),提升动态响应。
未来潜力无限
随着技术的发展,氮化镓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力”还在不断释放。比如,科学家正在研究 “太空太阳能电站”——在太空中建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把电能转化成微波,再传输到地面。
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效的微波功率源,而氮化镓正是最佳选择,它能在太空环境下稳定输出大功率微波,让“太空供电”成为可能。
另外,未来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类似“空中出租车”)也需要氮化镓的支持。
这种飞行器要靠电力驱动,需要高效、轻量化的电机控制器,氮化镓能提升控制器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重量,让eVTOL飞得更远、更安全。
唯有微观材料的突破,才能支撑起宏观战略的从容。
当氮化镓强力加持航空航天领域,将“材料优势”转化为“装备实力”时,卫星会更轻、雷达会更远、电源会更高效......
以科技之盾,守空天疆域;以自主之光,照深蓝之路。
远海不再难,大洋终透明——这份“尽收眼底”的底气,正是科技赋予我们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