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火箭座椅”能否重新绽放?
来源:中国航天报发表时间:2025-10-10 17:34:21浏览量:107
1991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火箭手》颇有看点。在虚实交织的二战背景下,男主角偶然得到了一套当时的“黑科技”军用装备——单兵火箭飞行器,穿戴着它,闹出了不少笑话,也经历了不少浪漫与刺激,最终打败了纳粹破坏者,成为抱得美人归的国家英雄。
现实中的1967年巴黎航展上,SA-610单兵火箭飞行器公开面世,比后世电影中虚构的“二战版本”更完善。法国厂商称其为“充满创意的个人直升机”,外界却给它起了一个绰号——“火箭座椅”。
▲ 法国SA-610单人火箭飞行器公开表演
正所谓“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外界对SA-610的第一印象是“简陋”。中间是座椅,或者称为开放式驾驶位置,设有操作杆、脚踏板等,供飞行员调整飞行姿态、方向和高度。
座椅两边各悬挂着一根向外倾斜的粗金属管,飞行时会喷出高温燃气。不过,它们不是火箭发动机,而是增压管。真正的火箭发动机核心燃烧室安装在座椅后方,其内部在催化剂辅助下点燃燃料,产生的高压气体沿着管道进入增压管。接下来,增压燃气通过多喷嘴结构喷出,再通过扩散器,完成转换工作。简单地说,这个过程促使原本快速喷发的火箭燃气降低速度、提升密度,有助于飞行员稳定操作。
SA-610整体上相当轻便小巧,空重仅有90公斤,长约2米,宽约1.5米,高1.6米,设计最大飞行速度约100公里/时,除1名驾驶员外,还能携带30公斤有效载荷。厂商宣称,至少150次飞行测试表明,SA-610加满燃料后能飞行30分钟,最大飞行高度达700米,没遭遇过任何惊险意外。
尽管厂商强调SA-610“非常安全”,但外界始终怀有疑虑:且不说驾驶员坐在开放式座椅上升空,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和心理波动,影响操作效果,只看SA-610那套打破常规的起落架,或许就不太令人放心。它的起落架由5个部分组成,前面伸出1根短租的金属臂,末端安装橡胶轮胎,两侧分别伸展着2根细长的金属杆,主要利用弹性发挥减震缓冲作用,号称能够提高降落场地适应性。
更麻烦的是,SA-610的火箭发动机似乎选错了燃料。当时,硝酸异丙酯被国际化学界视为有潜力取代过氧化氢的“未来之星”,兼顾安全和燃烧性能。然而,硝酸异丙酯后来被科研人员发现存在毒性和爆燃隐患,使用时必须非常精确地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因此没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更多充当溶剂和汽车燃料添加剂。
那么,除了贡献近似空中杂技的紧张刺激飞行表演外,SA-610还有哪些用途呢?
厂商宣称,SA-610可以辅助步兵快速穿越雷区和河流、峡谷等,还能在复杂地形下快速渗透运输少量物资,适合特战行动。不过,随着西方直升机技术在越南战争刺激下快速进步,SA-610的性能和用途显得平平无奇,最终消逝在飞行器发展史长河中。
有趣的是,在常规应用领域毫无建树的同时,单人火箭飞行器的太空用途长期被不少人念念不忘。未来,航天员更频繁地踏上更多外星球后,是否需要这类轻便简易的交通工具?它能否与无人机、飞跃器、跳跃器等配合行动,探索外星球表面难以行走之处?或许,未来深空探测之旅会向我们呈现更多惊喜。
关键词: 火箭 SA-610单兵火箭飞行器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您的快递由“空中货运天团”承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