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最新文章 > 寒冬考验!飞机除冰有妙招

寒冬考验!飞机除冰有妙招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02-19 09:44:26浏览量:148

南方冻雨、北方大雪,连武汉天河机场的飞机都得洗个热水澡才能起飞。这是因为冬季飞行中,飞机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积冰。尤其当飞机穿越含有过冷水滴的云层时,这些低于0℃却仍保持液态的水滴一旦接触低温的机身表面(如机翼、发动机进气道等),便会瞬间冻结成冰层。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冷水结冰”。

屏幕截图 2025-02-19 094140.png

结冰不仅会改变飞机的气动外形,还会引发以下严重后果:

1.气动性能恶化:机翼前缘仅1毫米的积冰即可使升力下降30%、阻力增加40%;操纵面结冰可能导致卡滞,甚至完全失控。

2.发动机损伤:进气道或压气机叶片积冰会降低发动机效率,冰块脱落可能击伤内部结构,引发停机事故。

3.仪表失灵:空速管、天线等关键部件结冰会导致导航与通信系统失效,飞行员无法准确判断飞行状态,进入极其危险的“盲飞”模式。

屏幕截图 2025-02-19 094202.png

一、传统防除冰方法

为了让飞机能在寒冬中安全飞行,目前航空领域主要采用三类技术应对结冰:

1.机械除冰

例如膨胀管除冰系统,通过充气使胶管膨胀破碎冰层,再利用气流吹散残冰。此方法能耗低,但可能破坏气动外形,多用于低速螺旋桨飞机。

2.液体防冰

在地面作业中,加热的乙二醇基防冰液被喷洒至机身,通过降低冰点(可达-16℃以下)防止二次结冰。其优势在于快速高效,但化学剂可能污染环境,还需要频繁补涂。

3.热力防冰

热气防冰:利用发动机引气加热机翼前缘,保持表面温度高于冰点。适用于大型客机,但能耗较高,有点烧钱。

电加热防冰:在关键部位(如空速管)铺设加热元件,精准控温,但受限于电力供应,难以大面积应用。

屏幕截图 2025-02-19 094223.png

二、从被动防冰到主动抗冰

由于飞机结冰的根本原因是冷水滴撞击飞机低温表面,但如果水滴不能在飞机表面上黏附,也就无法形成冰层。

于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研究仿生结构优化以及超疏水材料,试图通过借鉴鲨鱼皮减阻沟槽或荷叶微纳结构,开发兼具防冰与气动优化的多功能表面。

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上,超疏水材料可以模仿荷叶疏水特性,通过低表面能化学组分和微观粗糙结构,使水滴难以附着并快速滚落,从而达到抑制结冰的效果。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研究人员又试验了多种黑科技涂层用于飞机防结冰。

1.有机氟/硅涂层

含氟树脂(如聚四氟乙烯)或有机硅材料可显著降低表面能,接触角可达150°以上。但传统涂层因微观结构不可控,易被高速水滴冲击破坏,仅能延缓结冰10秒左右。

2.复合增强型涂层

(1)蜂窝/岛状结构:通过纳米技术构建规则微结构(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蜂窝涂层),提升疏水稳定性。实验显示,此类涂层结合电加热系统可节能60%以上。

(2)储油超支化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开发的香草醛基复合涂层(HVIC),内部储存润滑油脂,在低温高湿环境下仍保持低冰黏附强度,冰层可被风力自然吹散。

这些涂层的优点是无需额外能源、环保长效,可减少90%以上的防冰液用量。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高速气流冲刷、机械磨损易导致涂层失效;极端低温下微结构也可能被冰晶锁死。

屏幕截图 2025-02-19 094127.png

从喷洒乙二醇到超支化复合涂层,飞机防除冰技术始终在安全与效率的平衡中迭代升级。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与仿生学的深度融合,我们有望看到更智能的结冰解决方案,让银鹰无惧风雪,翱翔蓝天。


分享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收藏

关键词: 除冰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