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59万千米处!天问二号影像图发布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07-01 13:49:59浏览量:24
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一组由天问二号探测器拍摄的地球与月球影像图,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技术实力与科学成果。此次发布的影像不仅标志着天问二号任务进展顺利,也为后续行星探测任务积累了宝贵数据。
地月影像:跨越1200万千米的“太空明信片”
此次公布的影像图拍摄于天问二号探测器距离地球和月球约59万千米的位置。尽管这一距离远超地月平均距离,但图像清晰展现了地球的蔚蓝轮廓与月球的灰白表面,凸显了窄视场导航敏感器的高精度性能。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定期回传数据,为地面团队提供了关键的导航与状态监测依据。
截至影像发布时,天问二号已在轨运行33天,与地球距离突破1200万千米,远超月球轨道的范围。这一里程碑表明探测器已成功脱离地月系统,正稳步飞向更遥远的深空目标。官方透露,探测器目前工况良好,各系统运行正常,为后续任务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窄视场敏感器——开启深空探测的“锐利之眼”
天问二号此次拍摄影像的核心设备——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深空导航关键载荷。其特点是通过高分辨率成像辅助探测器定位,尤其在远距离环境下仍能保持高灵敏度。与天问一号的“广角”拍摄不同,窄视场设计更适用于对小目标(如行星或卫星)的精确观测,未来在探测小行星或深空天体时将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影像并非单纯的科学展示,更是对探测器自主导航能力的一次验证。在深空任务中,随着距离增加,地球指令的延迟问题凸显,探测器需依赖自身导航系统调整轨道。天问二号通过定期对地月成像,校准位置数据,为未来完全自主飞行积累了经验。
天问二号的使命:从小行星采样到更远的深空
天问二号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继火星任务后的第二次重大任务,目标瞄准近地小行星2016 HO3(“龙宫”候选目标之一)的采样返回。与天问一号不同,此次任务需应对更复杂的轨道设计、微重力环境采样等挑战。成功拍摄地月影像,意味着探测器已通过初期飞行阶段的考验。
按计划,天问二号将在2025年前后抵达目标小行星,采集样本后返回地球,随后继续飞向彗星311P开展探测。这一“一探多目标”的设计,体现了中国深空探测的高效性与前瞻性。若任务成功,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小行星采样并探索主带彗星的国家。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深空探索
近年来,全球深空探测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奥西里斯-REx”任务已完成小行星采样,日本“隼鸟2号”更将龙宫样本带回地球。天问二号的任务设计既吸收了国际经验,又展现了中国特色——例如多目标探测与自主导航技术的深度融合。
国家航天局表示,天问二号数据将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推动行星科学合作。此次地月影像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传递了中国参与共建人类深空探索事业的开放姿态。
从天问一号的火星突破到天问二号向小行星进发,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正以稳健的步伐拓展疆域。地月影像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对“百万千米级”精准操控的极致追求。随着探测器飞向更深远的太空,中国航天的“问天”传奇,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