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化说】从实验室到星空 吃掉自己才能飞得更远
作者:jiaru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07-10 17:44:46浏览量:30
据2025年6月11日报道,法国图卢兹的初创公司阿尔法冲量公司(Alpha Impulsion)已经完成了一次自噬火箭发动机(Autophage engine)的热试车。该公司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噬火箭发动机”,将用于卫星推进系统和运载火箭。
“自噬火箭”……是自己“吃掉”自己的意思吗?
是的,顾名思义,这种自噬火箭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会消耗自身,变得越来越小。
传统火箭的结构通常占其总质量的5%至12%,就像搬家时带了一堆装满食物的行李箱边走边吃,燃料用完后,沉重的燃料箱和外壳就成了累赘,抛到太空中又会变成太空垃圾,增加很多风险。科学家们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把这些空的“行李箱”烧掉呢?如果把这些'“死重”变成燃料,减轻自重的同时还能多为火箭提供一些动力,等于白赚一笔推进剂。
其实,早在1938年,“燃烧自身的火箭”这一概念就已获得专利了,但从未制造出工作原型,因为用历史上执行过大多数发射的巨大火箭来执行是很困难的。
2020年,英国政府想要鼓励研制能在入轨途中把自己“吞噬掉”的火箭。英国国防部下设的国防与安全加速器(DASA)答应出资9万英镑,支持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人员继续研制“自噬”式火箭发动机。
彼时,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的哈克尼斯称,这项技术非常适合于小型火箭,“原因在于把火箭按比例缩小时推进剂质量的减小要快于所有其它部件,包括盛放推进剂的贮箱”。他说:“自噬的概念很简单,那就是把贮箱也一同烧掉”,“由此就可节省多余的质量,让火箭小型化”。
2024年初,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工程师们成功开发出了这种自噬火箭发动机,并将其命名为Ouroborous - 3,中文译为“衔尾蛇 - 3”,它是以吞食自己尾巴的古老神话生物衔尾蛇命名的。
西方古老的符号:衔尾蛇
格拉斯哥团队制造的火箭在苏格兰马赫里哈尼什基地喷射出22.5磅的推力,其发动机燃烧的是气态氧和液态丙烷。当发动机升温时,它会熔化并烧毁由塑料管制成的火箭支撑结构。通过燃烧这种塑料,火箭获得了额外5%到16%的燃料。因此,火箭在发射时能够更轻,并且拥有更多的有效载荷空间。
科学家对“自噬引擎”进行测试(图片来源:格拉斯哥大学)
由于火箭的大部分结构已燃烧殆尽,因此它不会像传统火箭那样产生大量碎片。标准火箭的不同火箭级均储存有燃料。当某一级火箭的燃料耗尽时,该级火箭会脱离掉落,要么落回地球,要么留在轨道上,成为轨道碎片。
乌克兰同样在开展类似火箭的研发工作。位于第聂伯罗的Promin Aerospace公司直接将火箭外壳制成固体燃料推进剂,使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边飞行边燃烧,飞行结束后不会留下碎片。Promin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米莎·鲁道夫明斯基(Misha Rudominski)表示,即便处于俄乌战争时期,公司仍会坚持研发。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查询到该公司自噬火箭相关进展的报道。
“自噬火箭”发动机地面测试(图源:Promin)
最近法国阿尔法冲量公司试车的大家伙更震撼。5月27日,这台号称"世界最大"的自噬发动机进行了17秒的静态点火测试,前不久,又完成了热试车。用活塞推进燃料管的设计验证了可控燃烧。该公司野心勃勃:2026年先做卫星推进器,2028年就要造出能送1吨货上轨道的"石榴石"火箭。
阿尔法冲量公司自噬火箭发动机的热试车
“自噬引擎”不仅能提高发射效率,还能帮助缓解太空垃圾问题——那些航天器残留的碎片在轨道上四处乱飞,可能危及其他卫星。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Hugh Lewis说,如果将这些没用的燃料箱烧毁,意味着向解决太空垃圾问题迈出了一小步。不过,还有专家提醒,塑料燃烧产生的微粒可能带来新污染,这点尚待研究。
尽管自噬发动机相比固体和固液推进系统具有优势,但研发较难。比如在将固体和液体成分送入燃烧室的同时,保持稳定高效的燃烧;将液体氧化剂充分密封在固体燃料管内;而对于更大的发动机,还需集成一个功率足够大的活塞系统,将燃料管推入燃烧室。从实验室到星空,自噬火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