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金穹”会是新的“星球大战”吗?
来源:国际航空发表时间:2025-07-23 10:52:54浏览量:92
2025年5月20日,特朗普宣布正式启动“美国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并投入运行,其预算总额将达到1750亿美元,其中2026财年为250亿美元。“美国金穹”是特朗普政府谋求构建的新一代导弹防御系统,明确发展天基拦截武器、打造全域防御体系,这一举动将加剧核与太空军备竞赛,对国际战略格局与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此前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提出“美国铁穹”(2月25日美媒体报道称该计划已更名为“美国金穹”)新一代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计划,要求国防部在60天内提交系统架构方案和落实计划。
基本情况
“铁穹”原为以色列开发的一型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拦截火箭弹、迫击炮弹和自杀式无人机等威胁,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在以色列国土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对新系统的命名基于此,意在借鉴以色列的成功经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域化的新一代导弹防御体系。
建设内容
《2025美国金穹法案》拟在2026财年国防预算中申请195.48亿美元经费,用于支持14个大类的导弹防御建设项目,重点从预警探测、拦截武器、盟友合作、供应链等层面加强导弹防御体系建设。
一是攻关天基助推段拦截等技术,加速分层导弹防御能力建设。
美国将强化现有中段、末段反导能力,并启动天基助推段拦截技术攻关,加速构建助推段、中段、末段相结合的多层导弹防御体系。①投入120亿美元扩建“地基中段防御系统”,于2038年前将阿拉斯加格里利堡部署的拦截弹数量由40枚增至80枚;投入12.5亿美元在美国东海岸和阿拉斯加各新建一套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并完成夏威夷陆基“宙斯盾”试验平台的战备认证,重点提升美本土中段反导能力。②投入29亿美元用于“萨德”系统和“爱国者”系统的改进升级与装备采购,增强末段防御系统的实战能力。③投入9亿美元研发“天基拦截器”,探索对弹道导弹等目标的助推段拦截手段,发展全天候、覆盖全球范围的导弹防御能力。④投入5亿美元研发定向能反导技术,加速形成定向能武器与动能武器相结合的拦截能力。
二是加速建设天基低轨预警探测体系,着力提升导弹防御预警探测能力。
美国将加速推进天基低轨预警探测体系建设,全面发展陆海空天基预警探测能力,实现对来袭高超声速导弹等目标的全程跟踪、识别,并引导武器进行有效拦截。①投入0.6亿美元加速部署“高超声速导弹与弹道导弹跟踪太空传感器”卫星及“扩散型作战人员太空架构”监视层卫星,实现对高超声速导弹等目标的预警探测和全程跟踪。②投入7.5亿美元开展陆基雷达现代化升级,着手建设南半球预警雷达系统,强化对洲际弹道导弹等威胁的探测、感知能力。③投入1亿美元采购并部署飞艇/系留气球侦察监视系统,提升对巡航导弹等威胁的有效探测和跟踪能力。三是加强与盟友导弹防御技术研发、演习演训等合作,提升导弹防御装备供应链安全性。美国将继续加强与盟友在导弹防御领域的合作,并构建新一代“安全、弹性”的导弹防御装备供应链。①评估盟友与战区导弹防御能力,加强与盟友导弹防御技术的研发合作,开展双边和多边导弹防御演习演训,促进导弹防御产品的军贸军售。②建强导弹防御供应链体系,从武器设计、研发、生产、维护等各个环节,梳理检查战备供应链,规范审查制度与流程,确保导弹防御装备供应链常态安全。
体系架构
2025年6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国会作证词时,披露了“美国金穹”下一代导弹防御体系的体系架构。根据证词,“美国金穹”将采用4层架构。
第一层:太空层穹顶
作战任务:预警、探测、跟踪并在助推段、上升段拦截导弹。防御目标: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主要装备:(1)天基红外传感器①扩散型作战人员太空架构(含跟踪层、传输层),探测、跟踪、预测先进机动威胁的轨迹,2027年实现全球覆盖;②高超声速与弹道跟踪太空传感器/太空发展局跟踪与火控卫星(FOO Fighter),提供持续的天基跟踪;③天基红外系统/下一代“持续过顶红外”系统,发射预警;④“黑杰克”星座,智能赋能的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地面发射车监视。(2)天基拦截天基拦截弹星座,“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KKV),或由低轨道高层卫星发射的微型拦截器(重150~500kg,覆盖纬度45°~60°)。
第二层:上层穹顶
作战任务:在中段拦截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防御目标: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主要装备:(1)高空持久情监侦(ISR)平台高空伪卫星(HAPS)/平流层无人机,包括RQ-4“全球鹰”无人机、“西风”太阳能无人机、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执行高空侦察;(2)高超声速导弹跟踪系统①AN/TPY-6雷达;②海基X波段雷达,增加海上部署,或进行陆基部署,增强弹头与诱饵识别能力;③联合对地攻击巡航导弹防御高空网络传感器系统(JLENS),正重新研发部署,与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C2BMC)系统或“一体化防空反导传感器”(IBCS)集成;④F-35“闪电Ⅱ”战斗机分布式传感器网络(DSN),利用分布式孔径系统(DAS)/APG-81/85有源相控阵雷达,执行早期预警任务;⑤E-2D/E-7A预警机,用于导弹跟踪。(3)中段拦截①陆基拦截弹/下一代拦截弹,采用多目标杀伤器技术;②“标准”-3 Block 2A,提供中段低层补充拦截能力;③增程型“萨德”,在滑翔段拦截高超声速导弹、在末段高层拦截洲际弹道导弹。
第三层:下层穹顶
作战任务:在末段高层/滑翔段拦截再入的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防御目标:洲际弹道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主要装备:(1)先进的雷达与传感器网络①远程识别雷达,专门负责洲际弹道导弹的识别,必要时增设部署点;②AN/FPS-132“升级的早期预警雷达”(UEWR),执行跟踪与提示任务;③AN/TPY-2雷达,预警与精确跟踪、提示。(2)末段高层/滑翔段拦截①“萨德”,执行末段高层拦截;②“滑翔段拦截弹”/滑翔破坏者,采用“标准””-3 Block 2A第一级、第二级+“标准”-3 Block 1B第三级+“萨德”拦截器组合,执行滑翔段拦截。
第四层:低层大气穹(0~20km,战术点防御)
作战任务:补充拦截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以及巡航导弹、“蜂群”无人机等。防御目标:战术弹道导弹、超声速/亚声速巡航导弹、巡飞弹、无人机等。主要装备:近程导弹防御/定向能装备①“爱国者”系统;②“标准”-6 Block 1B / “标准”-6 Dual 2导弹,执行末段拦截高超声速导弹、弹道导弹的任务;③“宙斯盾”系统,配备“标准”-2、“标准”-6 Dual 2导弹,以及SPY-1/SPY-6/SPY-7雷达;④“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LTAMDS)/AN/MPQ-65雷达;⑤“国家先进防空系统”(NASAMS-2/3),搭配AN/MPQ-64F雷达,可发射AIM-9X Block 2“响尾蛇”导弹、增程型“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ER);⑥“间瞄火力防护”(IFPC)增量2-1,可发射“铁穹”系统“塔米尔”拦截弹;“间瞄火力防护-高功率微波”,集成至诺格公司“前沿区域防空指挥控制”(FAAD C2)系统;⑦“高能激光武器系统”(HELWS,空军/陆军),防御巡航导弹;⑧“机动近程防空”系统、“机动近程防空-定向能”系统(DE-MSORAD),50~300kW,执行防空任务;⑨高能微波武器(HPM),防御高超声速弹头、巡航导弹、“蜂群”无人机等,包括伊庇鲁斯公司研发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如集成至“斯特瑞克”战车的定向能武器、“列奥尼达斯吊舱”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雷声公司的“相位器”系统、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研发的高功率微波武器。
主要特点
综合分析,“美国金穹”行政令与共和党提交的“美国金穹法案”,此项目已反映出美国导弹防御政策与发展思路出现重大转向。
一是在防御对手上,首次从应对“流氓国家威胁”转向应对“对等或近对等对手国家威胁”。
长期以来,受限于有限的防御能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主要针对朝鲜、伊朗等弱小国家。对于中俄等大国,美国主要依赖大规模核报复作为威慑手段。行政令提出,“保护美国免受实力相当、近相当对手、流氓国家”的威胁,在威胁排序上,更加突出中俄等高端对手,标志着美国导弹防御战略迈出实质性调整步伐。
二是在应对目标上,从传统弹道导弹向多样化威胁拓展,首次将下一代战略空袭武器纳入防御目标。
美国传统导弹防御系统主要以弹道导弹防御为主。随着高超声速导弹、先进巡航导弹、新一代隐身战机、无人机等新型装备的快速发展,美国认为其本土面临更为多样化的威胁。行政令提出,“美国金穹”将保护美国“免遭弹道导弹、先进巡航导弹、下一代空中威胁袭击”,以确保美国拥有可信的二次核打击能力,由此将防御目标由弹道导弹向高超声速导弹、巡航导弹以及其他新兴空中威胁拓展。
三是在部署形态上,由陆海基为主向天基拓展。
目前,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主要以“地基拦截弹”“宙斯盾”舰载导弹防御系统、陆基预警探测雷达等陆海基系统为主,行政令明显强化了天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①强化天基预警探测系统建设。行政令提出,加速部署“高超声速和弹道跟踪太空传感器层”,用于对高超声速武器的预警、探测和持续跟踪,为拦截武器提供目标指示;研制和部署“面向作战人员的扩散型太空体系架构”监管层,用于侦察监视空中和地面时敏目标,实现全天候实时监视导弹发射车、空中导弹发射平台的动向,支持发射征候预警和射前打击。
②发展和部署天基拦截弹。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关于天基拦截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滞,不断丰富储备动能、激光、粒子束等拦截技术。典型代表如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智能卵石”计划,拟发展和部署天基拦截弹,但由于耗资巨大、技术复杂,该计划随着“星球大战”计划的终止而终止。特朗普的行政令提出重启天基拦截弹计划,用于弹道导弹助推段防御。
四是在体系架构上,拦截弧段由“两段三层”向“四段五层”拓展。
美国目前导弹防御系统由中段(地基中段防御系统、海基“宙斯盾”系统)、末段高层(“萨德”系统)、末段低层(“爱国者”系统)组成。“美国金穹”拓展了分层防御概念,在原“两段三层”的基础上,增加了射前段和助推段,强调先发制人打击和尽早尽远拦截,将对手导弹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谋求实现导弹防御从“打拳头”向“打源头”的拓展,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转变。同时,针对无人机等新兴威胁,更加强调防空反导一体化建设,增强末端防御能力。
五是拦截手段上,由动能杀伤为主向动能与非动能结合拓展。
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弹主要采取动能杀伤方式实施拦截。行政令提出,推动形成动能与非动能相结合的拦截能力,预计将加速推进高能激光、高功率微波、天基粒子束、网电攻击等非动能反导技术的发展。
美国首次将下一代战略空袭武器纳入防御目标。
分析认识
按照“美国金穹”计划的设想,美国拟建成“全弧段多手段拦截、非动能武器灵活补充”的新一代国土防御体系,这将改变传统的战略攻防格局,对现有战略平衡和太空安全构成重大影响。
将加速太空军事化进程
“美国金穹”重点强化天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将加剧太空军事化。天基拦截弹实质是具备攻击能力的小卫星,兼具反导和反卫星能力。若美国部署天基拦截弹,它将成为全球首个在太空成规模部署硬杀伤进攻性武器的国家,这必将刺激更多国家研制和部署太空武器,恶化全球太空安全形势。美国可能采取“寓反卫于反导”策略,凭借天基拦截弹数量大、在轨机动能力强等优势,对他国在轨卫星实施打击。美军还可能使用天基导弹防御系统对他国运载火箭实施拦截,削弱他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将引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
特朗普提出的“美国金穹”计划旨在削弱对手核打击能力,追求“绝对安全”目标,打破了冷战以来基于“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平衡,或将引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同时增加国际紧张局势和核冲突的风险。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美国金穹”旨在削弱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将影响核军控谈判前景。作为反击手段,俄罗斯可能突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加速“萨尔马特”“奥西纳”“雪松”等新型洲际导弹的研发与部署,进一步提升核打击能力并扩大核武库。朝鲜、伊朗等国也可能加快本国核武器研发,使全球核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具体实施仍面临较大风险与挑战
一是战略政策挑战。美国发展天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太空与核军控博弈加剧,使美国面临更大的军控压力;该计划还面临国会审查、政府更迭、政策调整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二是技术风险挑战。高超声速武器的速度和机动性使传统拦截技术难以奏效,当前全球范围尚无成熟的高超声速武器拦截技术;开发具备助推段拦截能力的天基拦截弹,需要突破大速度增量/大过载天基拦截弹、复杂场景下目标识别等多项关键技术。三是经费投入挑战。尽管发射成本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3万美元/千克,降低到目前的2600美元/千克,但真正成本在于天基拦截弹的在轨维护以及维修(长期运维成本可能呈指数级增长)。预计建立覆盖美国的天基拦截体系,最高可能需要2.5万亿美元,是美军2025财年全部军费的2.8倍。
(郭彦江,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