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化说】稀土新规出台,不是“卡脖子”,而是“守底线”!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10-21 17:01:33浏览量:121
这两天,几则中国官方公告引发全球关注——
10月9日上午,商务部发布两则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相关稀土物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9日下午,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连发4则公告,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钬等5种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相关措施将于11月8日实施。
这两则官方公告,大幅强化了稀土的出口管制,将稀土再一次推到了全球聚光灯下。
稀土化合物
稀土,顾名思义,就是稀有的战略金属,是包括镨、钕、镝和铽等等17种金属的总称。
(来源:混知)
这些稀有金属具有优秀的磁、光、电等物理化学性能,因而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军工装备、半导体芯片、医疗设备这些高端智造产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有“工业维生素”的称号,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前沿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此次稀土新规的出台,既体现了中国维护资源环境安全的决心,也是在国际竞争格局变化下所作出的理性、对等的回应。
稀土在航空航天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稀土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发动机、卫星和其他高端设备。
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陀螺仪使用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是航天器与导弹实现“指哪打哪”的关键支撑,稀土永磁(钐钴、钕铁硼)以数倍于传统铁氧体的磁能积,把陀螺仪、雷达、光学及激光导引头的体积、重量和可靠性同时推上新台阶,使火箭入轨误差、导弹命中精度出现量级式跃升。
稀土永磁电机
航天器在轨展开、锁紧、对接、调姿等动作必须“零回差、零失效”,稀土永磁电机凭借高扭矩、低惯量、宽温区、长寿命,成为太阳翼、天线、对接机构、舵机、电磁阻尼器的首选驱动,甚至配合超磁致伸缩材料把定位精度拉到微米级,让卫星服役数年动作误差仅“一秒”。
稀土材料的主动雷达引导头
从电磁推进、微波管到机械传感器,稀土永磁体提供“无处不在的磁场环境”;吸波稀土涂层让导弹雷达回波骤降,实现轻薄宽频隐身;稀土镁合金、含钇型壳则把舱门、口盖、钛铸件的重量和刚度重新分配,使结构效率进一步提升。
美国一架F-35战机需要用到408公斤稀土
此外,稀土已经成为先进战斗机制造中的必需材料。就拿航空发动机来说,稀土元素能够参与到高温合金的制造当中,通过改善合金的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耐受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环境,确保发动机在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有数据显示,添加了特定稀土元素的高温合金,其耐高温性能相较于普通合金有显著提升,这对于航空发动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求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保障。
歼-35隐身舰载机从福建舰上电磁弹射起飞
再者,在航空航天材料的轻量化探索中,稀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航空航天领域始终致力于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飞行器重量,以提升飞行效率和航程。稀土元素通过优化复合材料内部结构,可增强材料强度并降低密度,使飞行器外壳、机翼等部件在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有效减重。
稀土在美国各行各业的用处
大型航空、航天器使用稀土合金已成为行业共识。以空客A380、波音787这些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为例,其机体特别是机翼都用到了稀土合金材料,而部分大型客机往往可以用于改装轰炸机和运输机,足见稀土的战略意义之大。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的绝对优势
稀土是高端制造业的底层原料,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航空航天以及人工智能设备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敢于打出稀土牌,源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绝对优势。
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泛且品种齐全。自上世纪白云鄂博稀土矿重大发现之后,经过地质勘探人员的持续努力,国内其他地区的稀土矿也陆续被探明。稀土在自然界中以独居石、磷钇矿、淋积型矿、海滨矿砂等形式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区,形成了十几个重要稀土成矿带,矿床(点)资源丰富。
我国稀土矿成矿带及主要稀土矿分布示意图(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稀土之乡”内蒙古白云鄂博更是以一矿之大,占到了全国稀土总储量的九成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
图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也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国在稀土开采、分离、冶炼、磁材制造等环节已逐步形成系统性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掌控全球约70%的稀土产量和90%以上的精炼产能,其中重稀土控制力更是高达98%。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分离,中国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掌握90%以上的核心冶炼技术,能实现稀土元素99.99%纯度的提纯工艺。简而言之,人类稀土的90%产能在中国,全产业链更是都在中国。
这种全链条优势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在技术研发、装备升级和人才培养上持续投入的结果。反观美国等国家,虽有少量稀土产能,但仅限于易提取的少数品种,其生产设备及耗材仍依赖中国供应,加之缺乏核心技术与专业人才储备,短期内难以实现替代。
稀土新规:理性、克制而有效的战略反制
此次稀土新规,不仅是一次行政层面的出口管理调整,更是中国在国际科技封锁加剧背景下的理性回应。
(图源:新京报)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国不断强化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和关键技术的限制,从“芯片禁令”到“实体清单”,都在试图延伸其管控边界。在此背景下,中国在稀土领域采取对等措施,是对国家安全与产业利益的必要防御。
此次稀土新规在管制范围上,将含有0.1%中国成分或使用中国技术的境外稀土物项纳入监管,形成一张难以规避的全球监管网。
除此之外,此次公告还进一步限制了稀土技术、生产设备及耗材的出口,涵盖萃取剂等关键品类,引发全球稀土应用行业的连锁反应,更重塑着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格局。
更深层次看,中国的稀土政策不仅针对国际竞争,更是对内治理的一次深化。其通过建立更清晰的出口标准、审批程序与合规责任体系,为未来的科技安全、环境安全和产业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过往诸多成功的航空航天项目来看,稀土元素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我国作为稀土资源储备和生产大国,手握这一战略资源“王牌”,在航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征程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预见,中国的稀土政策将继续在“开放合作”与“安全防护”之间保持平衡,以负责任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并为世界和平贡献大国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