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化说】国内首款!运载火箭用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瘦身”30%+
作者:xuxiaoyan发表时间:2025-10-23 17:53:28浏览量:108
当“轻量化”成为航天领域突破性能的关键方向,一款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碳纤维运载火箭,正以惊艳的技术表现开启行业新篇。
10月22日,微光启航正式宣布,国内首款全碳纤维火箭 “微光一号” 模态箭在河北总装基地顺利落地,标志着这款融合多项尖端技术的运载火箭,全面迈入工程实施新阶段,为中国商业航天的 “材料革命” 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1 还原箭体,模态箭扛起“试验先锋”重任
此次落地的 “微光一号” 模态箭,并非最终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却是后续研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 “关键角色”。它以 1:1 的比例完整模拟了全箭外形,更巧妙地设计了可调节的配重结构 —— 通过增减配重,能够精准模拟全箭真实的质量与质心状态,为后续地面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搭建起“实战化”试验平台。
在航天研发体系中,模态箭的核心价值在于 “提前试错、验证功能”。据微光启航介绍,这款模态箭将承担多项箭地协调验证性试验任务:既要配合发射支持系统,完成起竖、回撤、垂调、牵制释放等关键动作的功能验证,确保发射前每一步流程精准可控;也要与地面总装保障系统协作,测试吊装、转载等操作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还需适配发射船系统,验证转载、展开、撤收等海上发射相关流程的可行性。每一项试验数据,都将为 “微光一号” 最终实现顺利发射筑牢基础。
全碳纤维+自研发动机,技术组合打破行业常规
“微光一号” 最引人瞩目的亮点,当属其 “全面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的创新突破 —— 这不仅让它成为国内首款采用该材料的运载火箭,更凭借材料特性实现了性能的跨越式提升。相较于传统运载火箭常用的金属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带来的最直接改变就是 “极致减重”,减重幅度高达 30% 以上。要知道,在航天领域,每减少一克重量都可能意味着运载能力的提升、燃料消耗的降低,30% 的减重将直接为火箭搭载更多载荷、提升飞行效率创造巨大空间。
更难得的是,“轻量化” 并未以牺牲性能为代价。这款碳纤维复合材料同时具备高强度与耐极端环境的双重特性,无论是火箭发射时面临的高温高压,还是在轨飞行时的复杂太空环境,都能稳定承受,为箭体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而与全碳纤维箭体搭配的,是微光启航自主研制的全流量液氧甲烷发动机 —— 这款发动机不仅环保无污染,更在推力、效率等核心指标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材料 + 动力” 的双重自主创新,让 “微光一号” 具备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2028 年商业化运营,三步规划剑指“常态化复用”
从技术突破到实际应用,“微光一号” 的发展蓝图已清晰展开。根据微光启航的规划,这款全碳纤维火箭将分三步走实现关键目标:2028 年,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为卫星发射等航天任务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运载服务;2029 年,启动火箭回收试验,探索可重复使用的技术路径,进一步降低航天发射成本;2030 年,实现常态化复用,让 “火箭像飞机一样可回收、可重复使用” 的愿景照进现实。
这一规划不仅承载着微光启航的企业愿景,更折射出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速度与创新活力。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技术的落地、自主发动机的成熟,以及复用技术的推进,中国商业航天未来有望在全球航天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从河北总装基地的模态箭落地,到 2030 年的常态化复用,“微光一号” 的每一步都在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技术高度。这款国内首款全碳纤维火箭,不仅是一次材料革命的尝试,更是中国航天人探索星辰大海的新起点。
未来,当“轻量化”“可复用”的火箭频繁穿梭于天地之间,我们或许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航天,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