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行业资讯 > 轻烃芳烃产业以“优”制胜

轻烃芳烃产业以“优”制胜

来源:中国化工报发表时间:2025-11-18 10:55:10浏览量:158

轻烃、芳烃是石化工业的“血脉”与“基石”。近年来,我国轻烃、芳烃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产能规模稳居全球首位、产业链安全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行业也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行业该如何突破“大而不强”的瓶颈?在11月13日举行的2025轻烃与芳烃产业发展大会上,专家指出,“十五五”期间,我国轻烃、芳烃产业将走以“优”制胜的道路,聚焦新经济领域广阔市场,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能耗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实现从“体量领先”到“质量取胜”的跨越。

轻烃芳烃“十四五”成绩“优”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联)产业发展部主任瞿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轻烃、芳烃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乙烯、对二甲苯(PX)产能分别达到5455万吨/年、4277万吨/年,占全球产能的24.2%和50.8%,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乙烯当量自给率提升至69.1%,PX自给率达80.2%,有力筑牢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基石,为全球石化产业稳健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二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七大石化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集聚效应凸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进一步向沿海石化基地集中。烯烃、芳烃产业链不断升级优化,乙烯原料轻质化、多元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技术创新成果丰硕。行业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如甲醇制烯烃技术不断升级优化,应用规模领跑世界;茂金属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高端电子化学品等实现国产化。轻烃综合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料适应性和效率大幅提升等。

四是绿色低碳转型加速。行业能耗强度下降2%以上,烯烃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大幅减少。随着《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深入实施,零碳工厂、智慧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已有近50家化工园区入选工信部《智慧化工园区名录》,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与行动。

“绩优”背后有隐忧 “增收不增利”问题突出

“这些扎实的成就,为我们迈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瞿辉说,“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

他提到,在经历“十四五”新一轮产能的快速扩张后,市场供需关系逐步失衡,负面影响已经显现,企业“内卷”严重,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自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水平就逐年下滑,‘增收不增利’的问题愈发突出。”瞿辉谈道,利润下滑导致石化化工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部分大宗石化产品和基础化工原料行业甚至出现亏损,影响了行业对于安全环保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削弱了行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他表示,此外,行业还面临多重挑战,如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高端专用化学品、核心催化剂等“卡脖子”环节仍有瓶颈;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双碳”目标压力持续加大;国际竞争格局深刻变化,提升全球竞争力迫在眉睫等。

中国石化联轻烃芳烃专委会主任委员、中石化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锁山指出,当前,重要下游行业——家电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和包装行业均已进入调整期,传统需求已无法支撑石化产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烯烃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石化联轻烃与芳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白雪松谈道,当前,中东、北美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低成本原料优势,相比之下,我国大宗原料主要是供给下游项目配套,成本较高;西欧和日本着力竞争高端用料市场,我国则在差异化、高端化产品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自给率有待提升。

新经济领域打开下游空间  聚焦产品、结构“双优化”

在挑战之中,同样暗藏机遇。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崛起,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下游空间。

李锁山特别提到汽车工业、新能源、智能机器人和电子化学品领域。他说:“未来在新兴领域赋能下,预计‘十五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将保持7%以上的增速,部分品种增速可到15%~20%,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增至6900万吨左右。”

白雪松提到,新材料产业亟待向自主创新和高端化发展。我国新材料供需存在产品结构性短缺,今后将在精细化学品、新材料产品技术方面持续创新,加大高附加值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化学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解决结构性短缺矛盾,促进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发展。

他进一步指出,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精细化工关键产品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其中围绕50项中间体原料、重点材料和关键装备等三大类50项技术先进、创新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精细化工关键产品,系统性布局高端材料及其核心原料与装备的自主创新。这为行业未来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当前,中国石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鲁玛斯技术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等企业及科研院所正聚焦提高轻烃、芳烃产业附加值展开攻关,取得众多成果,有力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

而轻烃、芳烃产业的高端化转型,也将反哺下游市场的升级发展。中石化(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沈少春表示,未来行业将依托原料、市场、政策三重优势,形成从原油到高端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关键新材料自主可控,带动下游汽车、新能源、医疗、电子行业同步升级。

向“新”向“绿”破浪而行 轻烃芳烃产业剑指“更优”

行业该如何迎接挑战、拥抱机遇?

瞿辉提出,轻烃、芳烃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速炼化装置结构优化与煤制烯烃、芳烃科学布局,深化烯烃原料多元化;紧贴国内大循环,聚力突破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合成橡胶、电子化学品、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新材料,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领域提供坚实保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条。

其次,要强化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破高端催化剂、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低碳零碳技术壁垒;面向高端制造需求,加快环烯烃共聚物、聚酰亚胺、碳纤维等高精尖材料产业化与应用拓展。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赛道,孵化颠覆性技术与项目;夯实基础研究,完善研发验证、中试转化平台,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生根,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深化国际合作,汇聚全球智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与此同时,瞿辉认为,还应推动数智化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核能耦合、绿电绿氢等绿色技术应用。同时,更要完善治理体系,坚守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底线。打造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行业自律体系。

“要在产能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领域督促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在满足下游需求前提下科学调整生产节奏,杜绝低于成本价的‘内卷式’竞争。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石化企业,引导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在建和拟建产能推迟投产或暂缓建设。”瞿辉说。

“全球化工行业在景气周期低谷徘徊日久,供给端将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李锁山表示,工艺落后、能耗等级较高的产能,未来将加速退出;部分具有成本和效率优势的企业,通过持续进行产业链规模化扩张,将迅速替代退出产能,加快抢夺存量和增量市场。据此,他建议积极开辟新市场和新需求,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和差异化战略,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开放合作。


分享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收藏

关键词: 轻烃 芳烃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