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合金
不用严苛条件,靠激光就能“炼”出新材料?安徽师大联合中科大做到了!他们利用激光辐照带来的等离激元光热效应和热电子效应,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相关研究于10月15日登上《自然・材料》。
10 月 17 日,安徽师范大学发布消息,该校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在温和条件下利用激光辐照所激发的等离激元光热效应和热电子效应,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
在航空航天结构材料中,金属结构材料仍为主导。金属材料是航空航天装备的基础支撑,各类高性能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满足了航空航天器对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等苛刻要求。而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这五大关键金属,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究竟藏着多少“飞天本领”?本文带你一一解锁!
9 月 3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宣布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 3D 打印后处理技术,制备出具备“全能”抗疲劳性能的钛合金材料,刷新了金属材料抗疲劳性能的世界纪录。
近日,在距离地面大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一台现实版的“炼丹炉”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一代材料,一代飞机”,这一说法生动地道出了航空结构材料在航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地位。航空结构材料始终站在材料领域的前沿,其蕴含的高技术含量与面临的高难度挑战,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材料世界的佼佼者。在众多航空材料中,钛合金、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铝合金和钢,宛如“五朵金花”,各自绽放光彩,推动着航空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由于钛合金具有卓越的强度重量比、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它们被用于制造飞机框架、喷气发动机部件、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物、牙科植入物、船体以及高尔夫球杆。
航天航空结构轻量化是永恒的主题。钱学森先生早在1961年讲授“星际航行概论”课时指出:“航天器每一个零件减少1克重量都是贡献。” 而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导弹、飞船、卫星上的重要构件。
7月15日,中国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属于军民两用技术的,纳入出口管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