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欧洲自研遇阻,美方无端打压难掩技术差距
来源:腾讯新闻发表时间:2025-06-25 11:45:28浏览量:766
近日,随着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措施的持续推进,全球无人机市场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据《日经亚洲》报道,自中国于去年9月收紧无人机出口管制以来,相关零部件价格在部分市场出现大幅上涨,其中运往美国的无人机零部件价格在某些情况下涨幅甚至超过三倍。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在全球无人机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也凸显了欧洲在无人机自研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
出口管制下的市场波动
2024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无人机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新规自同年9月起正式施行。此次受监管的产品范围广泛,涵盖了驱动无人机的发动机和电机、用于目标指示的激光器以及反无人机电子干扰设备等关键部件。
以红外成像设备为例,这类设备安装在无人机上后,能够在夜间检测物体的热辐射并形成图像,在民用领域可用于夜间或山区人员搜寻、太阳能电池板检查等。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该类设备的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30%,但出口总值却增长了近50%。在供需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单价翻倍。特别是面向最大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量下降了约60%,单价则上涨了3.5倍。
其他无人机零部件同样受到波及。惯性测量设备作为稳定飞行所需的关键传感器,其全球出口量下降了80%,单价却翻了两番。无人机直流电机的单价上涨了约30%,交流电机则上涨了16%。
欧洲自研困境:技术差距难逾越
面对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带来的零部件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欧洲试图通过自主研发来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然而,现实却给欧洲泼了一盆冷水。
一家法国军用无人机制造商在寻求从中国进口热成像相机时,遭遇了供应商报价翻倍的情况。该制造商严重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其负责人无奈地表示,欧洲制造商的技术落后于中国制造商至少三年。“我们尝试生产欧洲无人机,但无法达到中国同等技术水平。”
无人机市场调研机构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全球70%至80%的商用无人机由中国制造,中国在传感器、速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充分说明中国在无人机技术研发和制造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美方无端打压:破坏正常经贸合作
与中国无人机凭借价格和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畅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一些政客却无端指责中国无人机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并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2017年,美国五角大楼以所谓“数据安全隐患”为由,禁止美军使用大疆无人机产品,并对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制裁。2020年,美国商务部又以“违反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包括大疆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去年3月,美“中国委员会”更是呼吁美政府对中国无人机,包括从其他国家转运进入美国的中国无人机征收更高的关税,并采取新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美国无人机制造商的发展。目前,包括美国国防部在内的大多数联邦机构都被禁止采购大疆产品。
对于美方的指控和相关制裁行动,中国外交部此前已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划设各类名目的歧视性清单,无理打压中国企业,破坏中美正常经贸合作。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措施的实施,是全球产业链调整和安全考量的必然结果。欧洲在自研无人机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困境,以及美国无端打压中国无人机的行为,都反映出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会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政策。
免责声明:航化网出于分享有价值信息和促进知识传播的目的转载此文章。我们对文章内容和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赞同其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已尽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若您认为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