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航化解读 >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10-31 11:19:15浏览量:58

日前,中国石油昆仑润滑发布消息,其自主研发的790四冲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简称昆仑790)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润滑油CTSOA证书(即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设计和生产批准书),标志着国产通用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实现零的突破,彻底打破国外品牌长期垄断,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看到这里,不少小伙伴可能会心生好奇:到底什么是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它又有什么作用?和汽车用的润滑油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们一同去了解。

何为航空润滑油?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航空仪表用油、航空机轮用油等油品统称为“航空润滑油”。

如果说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 ”,那航空润滑油就是发动机的“血液”了,其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寿命、飞行安全与能效。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航空润滑油的成分较为复杂,其基础油是关键组成部分。主流的基础油多采用高端、性能优越的多元醇酯,常见的如三羟甲基丙烷酯或者性能更优的季戊四醇酯。

这是因为航空发动机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极高,多元醇酯能满足在极端条件下的润滑需求。

除了基础油,航空润滑油中还添加了多种功能性添加剂,包括抗氧剂、极压抗磨剂、防锈剂、粘附剂等。抗氧剂可防止润滑油在高温环境下氧化变质,延长其使用寿命;极压抗磨剂能在高负荷条件下,有效减少金属部件之间的磨损;防锈剂可保护金属表面不被腐蚀;粘附剂则增强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附着能力,确保在复杂工况下也能持续发挥润滑作用。

航空润滑油的分类

按基础油类型划分

矿物油:航空润滑油的“初代”产品,由石油直接炼制,因为成本较低,在一些对性能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航空发动机,如早期的亚音速飞机发动机,以及部分活塞式发动机中有所应用。不过,它的使用温度范围相对较窄,一般不超过150°C,且在抗氧化性、高温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例如国产的HP-8A、HP-8H矿物油,以及用于活塞式发动机的HH-20矿物油都属于此类。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合成润滑油: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对航空发动机润滑油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合成润滑油应运而生。合成油于1940年代末研制成功,1952年率先装配喷气发动机。它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性能大大优越于矿物油。合成润滑油能满足高空、高速飞机发动机在极端温度和高负荷条件下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低挥发性以及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在大型飞机发动机中,性能出色的合成润滑油已成为绝对主流。其中,各类酯类润滑油应用最广,国产的4109合成油便是典型代表。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按用途划分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这是航空润滑油中最为关键的一类,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运行状况。不同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如活塞式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等,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各有侧重,但都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润滑性、散热性、抗氧化安定性以及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例如,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需要更好的抗磨损性能,以应对活塞与气缸壁之间频繁且剧烈的摩擦;而涡轮发动机润滑油则对高温稳定性和低挥发性要求更高,因为涡轮发动机在运行时温度极高,且润滑油需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持续工作。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航空仪表用油:用于飞机的各类仪表设备,确保仪表的精确运行和稳定工作。这类润滑油要求具有极低的粘度,以保证在微小的仪表部件中能够顺畅流动,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低温性能,在飞机处于高空低温环境时,依然能够正常发挥润滑作用,保障仪表的准确性。像4112-4115号高低温仪表油等都属于航空仪表用油。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区别

温度适应性:普通润滑油通常工作在相对温和的温度区间,一般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工作温度范围大概在几十摄氏度到一百多摄氏度。而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则需在-40℃至300℃的极端温差下稳定运行。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例如,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外部环境温度可低至-40℃甚至更低,而发动机内部因高速运转产生的高温可达300℃,这就要求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在如此悬殊的温度变化下,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润滑性能,不能出现凝固或变稀失去润滑效果的情况。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抗磨损与负荷承受能力:普通车辆发动机的负荷相对较低,普通润滑油能够满足其日常的润滑需求。但航空发动机的功率强大,内部部件承受的压力和摩擦力极大。以单发活塞通航飞机为例,润滑油每小时约完成2000次主回路循环,且部件间的摩擦和负荷非常高,如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曲轴主轴承的负荷可达100千牛(10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轴承的负荷也在10千牛(1吨力)以上。因此,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必须具备更强的抗磨损性能和更高的负荷承受能力,以减少金属部件的磨损,保障发动机长期稳定运行。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结焦与油泥控制:普通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焦和油泥问题相对来说对发动机性能影响较小,且车辆发动机的维护周期相对较短,可以较为频繁地进行换油保养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航空发动机对润滑油的结焦性能要求极高,要确保在高温、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不会因碳化而产生过多结焦,以免影响发动机内部部件的正常运转,甚至引发故障。同时,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还需具备优秀的油泥控制能力,避免油泥在发动机内部沉积,影响润滑油的循环和散热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通用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市场被国外品牌高度垄断。我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2023年报告显示,2020年前国产产品占比不足5%,高端通用飞机用油几乎依赖进口。这些进口油单价是普通工业润滑油的3-5倍,且供应周期长、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

【航化说】这种国产油,终结垄断!国产飞机 “心脏” 迎来觉醒时刻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据《202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底,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3232架,年飞行小时数达134.1万小时,若继续依赖进口,不仅每年需要支付高额成本,更会埋下产业链安全隐患。国产通用航空发动机润滑油(昆仑790)的问世,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折射出我国在高端润滑领域从“跟跑”到“自主可控”的跨越。

伴随技术迭代,国产航空油将在低空经济与通航升级中持续释放动能,并助力我国抢占高端润滑材料国际竞争制高点,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分享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收藏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 昆仑790 CTSOA证书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