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航化解读 > 【航化说】突破极端环境难题!西建大新型环氧灌封材料为航空航天赋能

【航化说】突破极端环境难题!西建大新型环氧灌封材料为航空航天赋能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11-05 18:12:30浏览量:109

近日,一则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科研喜讯引发行业震动:该校机电工程学院 “新能源电工材料与储能技术培育团队” 创新提出 “分子有序设计” 策略,成功研制出兼具超高导热与卓越绝缘性能的新型环氧灌封材料。这项成果不仅登上国际顶尖期刊《先进功能材料》,更一举破解了功率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难题,为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器件需承受真空、极端温差、宇宙辐射等多重考验,而环氧灌封材料正是守护这些核心器件的 “隐形卫士”。想要读懂这项新成果的重大意义,我们不妨先从环氧灌封材料的基础认知入手。

环氧灌封材料的定义?

究竟什么是环氧灌封材料?简单来说,它是以环氧树脂为核心基体,搭配固化剂、稀释剂、功能性填料等成分,经混合、固化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核心作用是通过 “灌封” 工艺,将电子元器件、电路模块等精密结构严密包裹,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壳,就像为器件穿上了量身定制的 “防护铠甲”。

环氧灌封材料能在众多领域站稳脚跟,源于其 “全能” 的性能优势。首先,卓越的绝缘性是它的 “核心技能”—— 固化后分子结构稳定,能有效隔绝电场、水分与空气,避免元器件出现漏电、短路故障,这对依赖稳定供电的电子设备至关重要。其次,可靠的力学性能让它成为器件的 “结构支撑者”,无论是剧烈振动、冲击,还是温度变化引发的热胀冷缩,它都能保持形态稳定,防止元器件因外力受损。此外,耐环境性更是它的 “加分项”,能抵御高温、低温、化学腐蚀等恶劣条件,大幅延长器件使用寿命。

不过,传统环氧灌封材料也存在 “短板”—— 导热性能不足。随着电子器件向高功率、小型化发展,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骤增,若无法及时导出,会导致器件性能下降甚至报废。而西建大团队的新型材料,正是通过 “分子有序设计”,在保留绝缘性的同时实现导热性能突破,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极端环境对器件的考验堪称 “地狱级”:航天器需在 - 270℃~120℃的极端温差、真空及宇宙辐射中运行;航空器则要承受高速气流冲击、剧烈振动与高温摩擦。此时,环氧灌封材料的作用愈发关键,成为保障航天航空设备稳定运行的 “关键一环”,其主要应用集中在三大场景。

1. 航天器电子系统的 “安全屏障”

航天器的电子系统如同 “大脑与神经中枢”,控制着导航、通信、姿态调整等核心功能。但在太空中,真空环境会导致材料挥发物凝结,可能引发电路短路;宇宙射线则会破坏元器件分子结构,导致性能失效。环氧灌封材料凭借致密结构,能隔绝真空与辐射,同时在极端温差下保持稳定,为电子系统筑起 “安全屏障”。例如卫星的导航模块,正是依靠它包裹核心芯片,才能在太空中长期精准传输信号。

2. 航空器动力系统的 “散热帮手”

航空器动力系统(如飞机发动机、火箭推进系统)是高功率、高发热部件,内部电力控制模块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在高空散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若热量堆积,会影响动力控制精度。传统环氧灌封材料因导热性差难以应对,而西建大新型材料的高导热特性,能快速将热量传导至外部散热结构,确保动力系统稳定运行。比如火箭推进控制系统的燃料控制电路,正是依靠这类材料,才能在高温环境下避免控制失误。

3. 航空航天传感器的 “稳定保障”

传感器是航空航天设备的 “感知器官”,负责采集温度、压力、姿态等关键数据。这些传感器体积小巧、精度极高,对振动、电磁干扰极为敏感。环氧灌封材料能吸收振动能量、隔绝电磁干扰,同时在极端温度下保持形态稳定,确保传感器数据采集精准。例如航天器的姿态传感器,其内部惯性测量单元被环氧灌封材料包裹后,能在姿态调整时精准传数据,为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航空航天领域常见的环氧灌封材料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严苛,不同器件的工作环境差异极大,因此环氧灌封材料也需 “量身定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耐高温环氧灌封材料

飞机发动机附近的电子模块、火箭推进系统电路等,长期处于 150℃以上高温环境,部分短时温度甚至超 200℃。这类材料以双酚 A 酚醛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为基体,搭配芳香胺类固化剂,加入氧化铝等耐高温填料,长期使用温度可达 150℃~200℃,能在高温下保持绝缘与力学性能稳定。

2. 耐低温环氧灌封材料

航天器在太空中需应对 - 270℃极端低温,传统材料易脆裂。这类材料通过添加聚醚胺等柔性改性剂,选用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脂肪族环氧树脂,在 - 196℃(液氮温度)甚至 - 270℃(液氦温度)下仍能保持弹性,避免开裂,适用于卫星外部传感器、深空探测器电子模块。

3. 高导热环氧灌封材料

航天器电源模块、航空器雷达系统等高功率器件,对散热需求迫切。传统材料通过添加氮化铝、氮化硼等填料提升导热性,但易导致粘度增大、性能下降。而西建大团队的新型材料,通过 “分子有序设计” 构建连续导热通路,在低填料添加量下实现高导热(导热系数可达 2W/(m・K) 以上),同时保留卓越绝缘性,成为这类器件的理想选择。

4. 耐辐射环氧灌封材料

航天器外部电子系统、空间站通信模块等,长期暴露在宇宙射线中。这类材料选用含芳香环、杂环结构的耐辐射环氧树脂,加入金属氧化物等抗辐射助剂,在吸收 10^6 Gy 以上辐射剂量后,仍能保持 70% 以上的力学与绝缘性能,确保器件在太空辐射环境下稳定运行。

从基础认知到航空航天领域的实际应用,环氧灌封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建大新型环氧灌封材料的问世,不仅突破了传统材料的性能瓶颈,更为航空航天事业解决了极端环境下的器件可靠性难题。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迭代,环氧灌封材料将持续为航空航天领域赋能,助力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

分享
微信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分享
收藏

关键词: 环氧灌封材料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