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电池
前不久,《通讯材料》(Communications Materials)期刊刊登了一则重磅研究成果,日本东北大学成功研发出可在室温下稳定运行的可充电镁电池(Rechargeable Magnesium Battery, RMB)原型。这一突破不仅攻克了镁基储能技术长期面临的材料兼容性、循环稳定性等核心难题,更精准响应了全球技术进步下,大规模、可持续能源存储的迫切需求,为能源存储领域开辟了全新赛道,
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
9月26日消息,武汉大学宣布,该校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在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突破了传统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的锂离子迁移数低(<0.3)和离子电导率低(<0.1mS/cm²₅℃)的问题。
“电池家族”又添新成员。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曹湖军与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构建出全球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实现了氢负离子电池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电池家族”喜添新丁。《自然》杂志17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实现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8月18日,零重力飞机工业(下简称“零重力”)和正力新能正式签署航空能源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由正力新能独家配套的锐翔RX1E系列电动固定翼飞机航空电池,随整机获批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正式开启批量化交付。
据航空周刊网站3月4日消息,为了有效冷却燃料电池,欧洲exFAN项目正在地平线欧洲框架计划的资助下开发一种热推进器,利用冲压空气效应将燃料电池系统的余热转化为推力。项目为期四年,耗资400万欧元,旨在为兆瓦级齿轮风扇电推进系统设计一种轻型热交换器,开发一种将废热传递给排气流的回收装置,并建立一个强大的热管理系统。
我国科学家将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了2—3倍。
由于铝金属具有高体积/质量比容量、高安全和低成本等优势,铝电池成为目前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热点之一。
记者从7月24日召开的2025全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2024年,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 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新增并网0.81GW/3.23GWh,较2023年增长10倍,标志液流电池产业从“1”向“ N”迈出重要一步,进入到商业化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