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管核心装备国产化成真:仪表着陆系统ILS900获民航认证!
来源:航化网发表时间:2025-07-21 18:53:08浏览量:30
中国空管核心装备国产化是几代航空人的夙愿,经过16年的不懈探索与攻坚,如今这一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近日,民航局向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颁发了国产仪表着陆系统ILS900的民航临时使用许可证,引起民航领域广泛关注。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在空管核心装备国产化领域的最后一块空白,更标志着中国民航彻底告别了空管核心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在关键装备自主可控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仪表着陆系统:飞机盲降的眼睛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简称ILS),尽管对许多人来说还略显陌生,却被誉为"飞机盲降的眼睛",是现代民航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核心导航设备。
作为飞机进近着陆的"精准导航灯",ILS通过地面发射的两束无线电信号,为飞机提供精确的水平航向道、垂直下滑道以及距离信息,引导飞行员或自动驾驶系统完成安全着陆。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迫切寻找港口,ILS就如同那穿透重重迷雾的指引光束,确保飞机精准地对准跑道中心线,沿着正确的角度和路径稳稳“回家”。尤其在低能见度的情况下,它更是航班平稳降落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单点创新实现全面自主可控
我国空管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ILS900的成功认证标志着国产空管装备体系已全面建成。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6家国内厂商的92个型号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获得民航使用许可,覆盖23类在用空管设备全类别,国产设备型号占比达三分之二,实现了空管装备的全面自主可控。
这一体系化突破来之不易。自2002年建立许可证制度以来,我国空管设备国产化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2009年启动认证申请,2011年、2013年、2014年间二次雷达、甚高频电台和全向信标/测距仪相继首获许可;2016年民航局空管局系统性推进国产化计划,同期成立空管设备检验中心规范审定工作;如今仪表着陆系统完成"最后一公里"突破,中国民航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当前,国产设备已实现三大转变,即从小型单一设备转变为大型复杂设备、从应急备用角色转变为主用系统、从适用于小机场低密度场景转变为适用于大机场大流量场景。这些转变构建起了覆盖全场景、全要素的现代化空管装备体系。
国产化背后的深远意义
空管设备国产化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突破这一层面。民航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其核心装备实现自主可控,与国家安全和运行安全息息相关。
长久以来,我国空管核心装备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一旦风云突变,或是设备供应商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造成设备供应中断,进而影响民航的正常运行。而实现空管设备国产化,能够让我国民航事业摆脱外部因素的干扰,为国家航空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仪表着陆系统获颁许可证,这无疑是我国空管设备国产化进程中一座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中国民航的所有空管设备均已成功实现国产化。目前,已获颁使用许可的国产设备型号占全部型号的三分之二,这一令人瞩目的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在空管设备国产化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就。
随着ILS900系统的成功认证,中国民航装备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国产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未来,中国民航的国产化之路还会继续向前延伸。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空管设备会越来越先进,中国的民航事业也会在国产化的助力下,飞得更高、更远、更稳。
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民航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中国空管核心装备 国产化 仪表着陆系统 ILS900
版权声明:本文为航化网原创,版权归航化网平台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禁止擅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转载时注明出处为“航空航天化工网”,违反者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